Home / 通商中国奖
颁给在持续推广和促进新中两国经济、商务、社会或文化的双边关系中获得成就,展现出了卓越的远见和领导力的个人。
方式一:请在此(谷歌)提名表格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支持文件(仅限谷歌电邮用户)。
方式二:下载提名表格 [Word Doc | PDF],将填妥的表格与支持文件发送至bca@businesschina.org.sg。
更多详情,请浏览https://businesschina.org.sg/en-us/p/business-china-awards。
颁给在持续推广和促进新中两国经济、商务、社会或文化的双边关系中获得成就,展现出了卓越的远见和领导力的机构。
方式一:请在此(谷歌)提名表格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支持文件(仅限谷歌电邮用户)。
方式二:下载提名表格 [Word Doc | PDF],将填妥的表格与支持文件发送至bca@businesschina.org.sg。
更多详情,请浏览https://businesschina.org.sg/en-us/p/business-china-awards。
颁给在持续推广和促进新中两国经济、商务、社会或文化的双边关系中获得成就,展现出了卓越的远见和领导力的杰出青年。
此外,参选者也要具备激励并鼓舞年轻一代的技能与素质。
方式一:请在此(谷歌)提名表格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支持文件(仅限谷歌电邮用户)。
方式二:下载提名表格 [Word Doc | PDF],将填妥的表格与支持文件发送至bca@businesschina.org.sg。
更多详情,请浏览https://businesschina.org.sg/en-us/p/business-china-awards。
蔡天宝先生
和美集团主席兼总裁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主席
凭着坚韧的毅力与远见卓识,蔡天宝先生创办了房地产投资与发展上市公司——和美集团,业务遍及新加坡、中国、澳大利亚、英国及欧洲。蔡先生的商业成就为他赢得多项荣誉。他为新加坡华社的无私奉献,更使他备受本地华社与华商的敬重。蔡天宝先生最显著的特质,是一颗为社会服务的心,以及为促进社会凝聚力、为推广文化交 流与传承所做出的贡献。他倡议设立了多项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包括创立新加坡福建会馆文化学院及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加深各界对本地华族文化的认识,以此促进新加坡与中国的民间交流。通过设立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奖学金以及和美中华经 济与商业教授基金,蔡先生积极培育年轻一代对新中关系与中西方文化的全面了解。蔡天宝先生的不懈努力,为新中两国人民的友谊打下了坚固且可持续的基础。蔡天宝先生的卓越与无私奉献,荣膺通商中国成就奖实至名归。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与国大商学院合力创办的高级公共行政与管理硕士学位课程,是一项加深新中两国学术与文化交流的战略性项目。这项课程体现新加坡一直秉持的着重培育拥有全球视野未来决策者的理念。过去10年里,这个为期10 个月、以中文授课的高级专业课程培育了超过 600 名来自新加坡、中国和亚洲的政府官员以及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这项课程协助学员理解营商、公共政策和公共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开拓他们审视全球性问题的视野。尤为重要的是,这项课程聚集区域未来领袖、加深他们对新加坡的发展理念和独到经验的理解,为培育人才、建立联系网络、促进对新中两国乃至全世界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项课程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受到表彰。
柯鸿景先生
童心万向国际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作为新加坡的新生代,柯鸿景先生相信教育能改变未来。他在推动教育发展及促进新中两国年轻人的联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为两国年轻一代在未来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合作铺平了道路。秉着让孩子们具备 21 世纪所需的技能以及让他们发挥本身最大潜能的精神,柯鸿景先生把本地著名的学前教育品牌 Cherie Hearts 带入中国。通过创办 “童心万向国际教育集团” (Uniheart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Group),并设立多所幼儿园,他成功地将新加坡学前教育理念和经验引进中国。柯鸿景先生也热衷于创业与社区发展事宜。借助本身在商界、会馆和各协会的人脉网络,他积极推动新中两国间的商业及文化交流,从而使两国人民建立更紧密深厚的感情。柯鸿景先生也在民间发起了多项活动,帮助并支持年轻的新移民融入新加坡社会,参与本地的社区活动。作为成功的企业家和社区活动领导人,柯鸿景先生在加强新中关系方面不遗余力,因此荣获通商中国青年奖。
陈德铭博士
中国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
原中国商务部部长
早在新中两国建交初期,陈德铭博士便在联系中国与新加坡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他担任苏州市长、陕西省长、全国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以及商务部长期间,陈博士积极推动新中双方人员的互访、学习和交流,并持续不断探寻双边合作的崭新模式,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推动落实新中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为两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国际化视野,也促使他积极推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通过在新加坡设立区域业务总部,循序渐进地与国际经济体系接轨,加强了新加坡在中资企业国际化进程当中的积极作用。陈德铭博士多年来重视维护中国和新加坡的友好关系,在促进新中友谊的发展方面,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连瀛洲纪念奖学金
南洋理工大学的连瀛洲纪念奖学金设立于2007年,至今总共有近100名来自新中两国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获颁奖学金,成为连氏学者,在新加坡与中国进行高规格的交流与知识的分享,促进新中两国的相互了解,推进了新中关系的发展。连氏学者秉持着学术知识可为社会带来积极变革的理念,针对政策和治理等课题,拟定方案及提出建议。通过在新加坡和中国举办的连氏发展论坛,连氏学者有机会与新中双方的高级政府官员、国际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前中国和区域的热点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连瀛洲纪念奖学金,延续着连瀛洲博士热心教育的理念,联合南洋理工大学为新中两国的人才提供拓展视野、相互学习的机会;而两国的连氏学者所建立的紧密网络,也为巩固新中关系做出深远的贡献。
李志勤
雅诗阁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李志勤2007年加入凯德集团,于2009年接管雅诗阁中国业务。2013年,他擢升为雅诗阁的首席执行官。公司在中国的服务公寓单位,从2009年的五千个,增加至现今的一万九千个。他对参与中国未来经济具有独特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直觉,2015年启动公司投资中国最大的住宿共享平台,并以创新概念开拓千禧一代市场,积极探寻业务的新增长点。他深信,先做人,后做事,待人处事秉持谦虚的态度,才能求新求变,与时俱进。为了回馈社会,雅诗阁在中国推动了多项别具意义的公益项目,让弱势孩童从中受惠。李志勤乐于分享企业知识与见解,同时积极向企业领袖了解市场新趋向。他近十年来深耕中国,对促进新中关系,做出了杰出贡献。
王赓武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兼东亚研究所主席
著名历史学家王赓武教授,是享誉国际研究现代中国史、海外华人以及华人移民的权威历史学家及教育家。在历时50余年的学术生涯当中,作为海外华人研究的主要奠基开拓者,王教授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该领域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促使新加坡成为一个研究海外华人发展史的中心。精通中英双语和印尼语的王教授,既能够参阅中巫文史料原文,又能够以英文报告研究成果,促进了国际上对中国情况更精确客观的认识。除了致力于学术研究,王教授也乐育英才,设立了奖学金和贷款基金,协助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以及表扬在东亚研究领域具有杰出成果的学生。王赓武教授从事了半个世纪的文史研究教育工作,尽管已经年届86岁,至今仍是一位非常积极、活跃的学者,并持续努力不懈地增进各文化与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
中国银行
1912年2月,经孙中山先生批准,中国银行正式成立。从设立以来,中国银行一直致力于推动中新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1936年6月,作为中行在海外的第三家分行,新加坡中行正式成立。八十年来,中国银行始终顺应中新两国关系发展大势,积极服务双方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以金融力量架起两国沟通往来的重要桥梁。中国银行以新加坡分行为区域中心,助力本地在人民币、大宗商品、私人银行等领域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2011年,中国银行与新加坡的富登金融控股携手设立了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创下了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和国际企业合作的首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向中国农村社区的中小微企业和当地民众提供所稀缺的金融服务,带动了整个中国农村的发展。中国银行深耕本地,辐射亚太和全球,为促进中新双边关系及拓展两国间的金融商贸服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宏玮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
自2005年以来便开始深耕中国和美国前沿科技创意领域的新加坡电子工程师李宏玮,至今已晋级全球顶尖风险投资家之一。从2011年开始,李宏玮连续5年登上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100强榜单,并位居全球女性投资人第二位。她从硬件产品开发启步,目前专注的投资领域在消费级互联网应用,特别是移动端的社交、IOT、金融以及教育领域。凭借着她技术极客的热忱,资深投资人的独到眼光,以及和创业者一起成长的心态,她对所投资的项目倾注人脉资源和心力,并亲自引导,因此往往取得成功。她也经常受邀演讲,不吝与新加坡乃至全球的年轻企业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竞争激烈的风险投资领域,李宏玮的成功,彰显了她卓越的勇气与远见,更为立志想要到中国发展、促进新中联系的年轻新加坡人起了正面激励作用。
李荣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首任主任 (2003 – 2010)
李荣融先生是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首任主任。他在任的2003年至 2010年间,致力于推进国资委及中国国企与新加坡商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促进新中两国关系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在任初期,为更深入参考新加坡在大型企业治理和监管方面的经验,李先生经常带领团队到新加坡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中国实际,积极推广新加坡企业治理和监管模式的实践。近年,李先生也在多个国际平台分享他领导中国国企改革的经验,促进了国际企业界与中国企业界的交流。在他的推动下,新加坡政商界领袖与中国伙伴间进行了频密的交流与知识互换,促进了两国民间和工商业界互惠互利、互信互重的紧密联系,为两国长期合作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蔡健雅
歌手兼音乐创作制作人
涉足歌坛将近20年的蔡健雅,是唯一一位荣获三届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的新加坡歌手,在华语流行乐坛,享有全方位歌手兼音乐创作制作人的美誉。通晓双语的她,在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受邀担任中国音乐类比赛节目《中国好歌曲》唯一来自新加坡的导师,提升了她本人以及新加坡艺人在中国创意娱乐圈的知名度。深具社会使命感的她,在2014年发起并率领了Project WAO(Women As One)(女生团结音乐节),结集了三位分别来自两岸三地的女歌手:中国的那英,香港的林忆莲和台湾的张惠妹同台献唱,所筹得的款项惠及大中华地区的众多弱势妇女及儿童团体。
刘太格博士
雅思柏设计事务所资深董事
被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刘太格博士,早在80年代就开始与中国 分享新加坡的城市发展与规划经验。身为中国30多个城市的规划顾问,刘博士的规 划概念与提案预计惠及超过五千多万名中国各大小规模城镇的民众。北京筹备奥运 会期间,刘博士更受委任为北京奥运设施规划方案评审委员会主席,率领来自7个国 家的13位专家评委。刘博士善于将中国文化元素注入到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当 中,设计出兼具系统功能以及文化美感的方案,并着力于保留各城市独特的个性与 传统。刘博士在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方面的非凡贡献,加深了新加坡和中国各省市的 联系,也促进了新中关系的良好发展。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
历史悠久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成立于1906年,迄今仍然是联系新加坡与中国商 贸与民间往来的主要领导机构,也是新中两地政商界领袖建立联系的主要平台。在 政治相对封闭的年代,总商会会员商家通过业务与商贸活动,维系着与中国的联系, 成为她和外界少有的沟通界面之一。步入21世纪,为更好的促进新中两国的商贸往 来,中华总商会于2010年设立了上海代表处,更在2012年,通过双平台策略的方式, 进一步协助新加坡中小型企业进军中国市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多年持续不断在推 广华族文化、建立双边友谊以及为两国商界提供有效交流平台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深化了新中两国关系。
林俊杰
歌手兼音乐创作制作人
Copyright 2025 © Busines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 Web Design By MediaPlus Dig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