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透视中国系列讲座——繁华、青花瓷、中国软实力

通商中国与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于4月6日,在报业控股传媒中心礼堂携手联办“透视中国系列讲座暨文学四月天公开论坛”,主题为“繁华、青花瓷、中国软实力”。主讲嘉宾为来自中国的著名作家金宇澄先生,以及台湾的金牌作词人方文山先生。讲座主席为蔡志礼副教授,主宾为交通部兼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杨莉明女士。

方文山在论坛上潇洒畅谈这些年身为作词人的心路历程和创作思维,同时也分享了创作过程中所发生的趣事。“流行音乐的作词人有特定的服务对象,但诗人则比较自由,是个人情感的抒写。”对于新诗与歌词的差异,方文山认为主要分为三大类别:韵脚、与大众有共鸣的情感状态和人称代名词。他在现场播放了两部音乐影片——《听见下雨的声音》和《红尘客栈》——让观众细微咀嚼歌词字里行间,充满中华文化符号的沉博绝丽。他也鼓励对文字创作有兴趣的观众,广为阅读,扩大知识面,因为他相信“阅读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金宇澄则分享了他的长篇著作《繁花》的创作历程,阐述了从写微博到变成长篇的写作背景故事,并解释他使用沪语创作的出发点,以及沪语的思维模式和标准中文的创作形态之间所碰撞出的,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他认为“好看的小说要为读者服务”,而不能抱有“作家是庙堂”的想法。《繁华》的创作便是建立在这基础上。尽管金宇澄的母语是上海话,思维模式以上海话为主,但为了让东西南北的读者们都能够了解他的创作,金宇澄决定以标准中文书写。如此一来,作品便能够让更多读者阅读、理解,并广为流传。

论坛的答问环节迎来了踊跃的观众提问。对于文字创作、上海的发展、新加坡的语言现象、中国软实力的未来走向等课题,都得到公众兴致勃勃地发问。台上的两位主讲嘉宾侃侃而谈,不吝于针对问题分享各自的真知灼见,一一解答在场的提问。

主宾杨莉明高级政务部长在总结时,概括了自己的收获:方文山和金宇澄这两位演讲嘉宾不约而同地提到,即便文学创作也必须照顾到特定的服务对象,照顾到市场的认同,进而通过通俗化的载体,引领公众步入文学的殿堂。身兼通商中国董事的杨部长,也提到了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创办通商中国的理念,就是为了鼓励国人,必须认清世界市场的走向,为自身以及新加坡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她也希望国人通过这场论坛,找到自己维系中文能力和中国商数的媒介,不管是通过流行歌曲或是小说,都能从其他层面增加对中国社会的整体认识,增加到中国发展以及经商的胜算。

讲座于傍晚时分圆满结束,700名与会者对方文山先生和金宇澄先生的文字创作与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增进了对《繁华》、《青花瓷》和中国软实力多方面且深层的认识与体悟。本次讲座也获得《联合早报》一齐联办,以及中华语言文化基金的鼎力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