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th Anniversary of Singapore – China Bilateral Relations Forum – Opening Remarks by Business China Chairman Mr Lee Yi Shyan

尊敬的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先生,

尊敬的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曹忠明先生,

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1. 今天,我们怀着喜悦与敬意,共同庆祝新加坡与中国建交 35 周年。

2. 35 年,是一段足以改变国家面貌、塑造世代记忆的岁月。回首来路,新中关系从建交初期的谨慎探索,发展为今天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

3. 而对我个人而言,这 35 年,也是一段与时代同行、 与中国朋友并肩前行的珍贵旅程。

我在中国的第一站:苏州工业园区

4. 1996 年,我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隔年冬天, 我来到苏州,参与新中两国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 ——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那时的园区还是一片水田与沼泽,而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地理上的荒芜,更是理念上的磨合。

5. 我记得李光耀建国总理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合作中的挑战;也记得双方在管理、发展路径上的反复磋商。但正是这些坦诚的对话、艰难的磨合,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合作,不在于回避分歧,而在于共同面对;在差异中建立信任,在理解中凝聚人心。

6. 十年之后,苏州工业园区腾飞了。它不仅成为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更成为中国众多城市发展的参考样板。而当年那些曾与我们激烈争论的伙伴,如今已是彼此信赖的朋友。

7.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新中合作的生命力, 不在一时一地,而在于务实、长远、互信、共赢的精神。

国家层面的合作

8. 从苏州出发,此后 30 年间,我的脚步走过了中国 28 个省市自治区的 90 座城市。

9. 我先后担任了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局长、政府高级政务部长,负责包括对华经济合作在内的多项事务。

10. 从山东到天津,从江苏到四川,我有幸参与并主持多个省级经贸理事会的工作,并参与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会议。此后,天津生态城(2008 年)、南京生态岛(2009 年),广州知识城(2010 年)、新中(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 示范项目(2015 年)等一系列合作相继落地。每一个项目,都反应了那个时代的发展需求,也是两国协商共议的结晶。所以新中合作是深厚广阔,与时俱进的。

“通商中国”及其延伸

11. 2007 年,在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和中国时任总理温家宝先生的共同见证下, “通商中国” 正式成立。它的使命是通过举办优质的双语商务交流项目拓展联系网络,激发大家对中国的兴趣, 深化对中国最新发展的理解。

12. 十几年来,我们通过 “慧眼中国环球论坛” 、“高级领袖研修班” 、“青年实习交流计划” 以及 “新加坡教育奖学金” 等项目,培养了一批新加坡双语双文化人才和企业。

13. 在通商中国工作期间,我与同事们需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动态。过去几年,我每年往返中国十余次。我深切体会到:要真正读懂中国,仅靠远观远远不够 —— 它需要专注、投入,甚至像一份全职工作那样全力以赴。

结语

14. 1996 年,我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那时她正迈出改革开放的新步伐。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15. 从追赶到引领,这一路的蜕变,令人惊叹,更令人敬佩。而新加坡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找到了自己的角色 —— 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支持者、同行者。

16. 望未来,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越是如此,我们越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信任,坚持开放与对话。让我们继续以制度化的平台深化合作,以人文交流增进理解,以青年传承延续友谊。

17. 最后,衷心祝愿:新中友谊历久弥坚,两国合作行稳致远。愿下一个 35 年,更加辉煌!

18.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