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七届中新知识论坛
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先生致开题引语
2019年11月18日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1. 首先,我要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有这个机会到广东访问。昨天参观了中新广州知识城以及其中一些先进科技的代表性企业,令我印象深刻。
2. 2010年7月1日,大概9年前,我参加了由吴作栋资政和汪洋省委书记主持,为广州知识城奠基的仪式。
3. 其实,“知识城” 这个合作概念的产生,却是在2008年9月。当时汪洋书记率领了一个400人的代表团访问新加坡。那次的访问,奠定了新粤合作项目上特有的定位。是什么定位呢?即建设一个由知识型产业组成的经济结构,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协助这里的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人收入。当时的话是“腾笼换鸟”。中新广州知识城由此诞生。
4. 经过9年的努力,效果非常良好。知识城的功能布局日益凸显,产业运作初显规模,基础设施提前到位,绿化园林和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生活配套逐步完善。
5. 西方有句谚语:“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知识城往后的发展、就要看她如何把握好在现有的基础,创造更优越的制度,吸引更多创新科技人才,在知识城里扎根建立更多个深度和活力的知识产业群。
6. 在今天的论坛,我个人建议知识城可以在四个领域加大投入和发展。
7. 第一, 加强科技的投入,加速科研的商业运用。新中国两国向来都是提倡“科教兴国“。新加坡政府在2016-2020 年5年度投入约980亿人民币的预算,推动新加坡的企业界,学术界和公共部门的科研发展。而目前比较紧迫的任务,也是广东与中国所碰到的问题,就是把大量的科研成果商业化和商品化。我们可以鼓励双方的科研学术机构结合对方企业的市场渠道,运用到不同行业的场景,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和新的工作岗位。
8. 第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对吸引、对孕育和发展知识型和创新企业是至关重要。而企业本身也必须利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这对他们往后把产品或服务售卖到国际市场,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和相关的专利权执行的体系,就不能产生大量的知识型产业。有鉴于此,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新加坡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在今年8月签署了知识产权服务合作框架协议,深化新、中两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大湾区与新加坡两地之间知识产权资源共享。
9. 第三,引进专业服务企业,完善支援知识型产业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金融、会计、法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广州知识城服务型企业就有好几家银行提供项目融资服务,协助中小型企业拓展海外的业务。另外,金融科技如区块链可以更准确地记录交易流程,广泛地创建一个全面运转的数字经济。这将为大湾区经济一体化提供稳固的基石。
10. 第四,刚才王部长提到人才培训,人才交流和人才国际化。所有科技发达的城市背后都有著名的学校学府。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技和创新人才的培育还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所以知识城引进不同层次的学校和培训机构是非常明智的,它们既能培养也能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不断的提升更新,为颠覆性的创新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供应。可是科技人才在如今全球化时代还必须有国际视野,并具备国际专家人脉的资源。因此王部长所提到的实习生计划就至关重要。通商中国很荣幸参与其中,并且期许看到新中年轻人能从中受惠,从而增强两国人才储备。
11. 广州知识城刚启动的时候,广东外贸增长明显放缓,形势不明朗。9年后的今天,新粤双方依然面对着同样的外贸压力而且还有新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大湾区的融合,一带一路的发起和新粤之间的合作就更显重要。我愿意向大家学习,通商中国也将努力参与新粤的合作,为知识城的发展,为大湾区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12.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