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通商中国与The Young SEAkers (TYS) 和清华大学学生“一带一路”协会(SABRI)在2020年“慧眼中国环球论坛”(虚拟特别版)联合举办的青年论坛成功落下帷幕。本次青年论坛聚焦亚细安-中国青年视角,是通商中国慧眼中国2020(特别虚拟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期两天的活动共吸引近80名来自中国以及新加坡、柬埔寨、缅甸等亚细安国家青年代表的热情参与。
在9月15日主题为“走入亚细安-中国”论坛开幕式上,新加坡国家青年理事会董事及来赞达集团资深副总裁刘镇洪先生,和中国-东盟中心综合协调办主任汪红柳女士分别致欢迎辞。刘先生鼓励年轻人在这段时期学习新技能、结识新朋友并体验新事物,他也鼓励青年们充分利用时间学习和提升自己,随时为未来做好准备。汪女士表示:亚细安与中国的年轻人在对抗新冠疫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是新常态下推动各国之间合作的新动力。她对渺茫之中的年轻专业人士给予了忠告:抓紧学习,快速应变,开阔视野,勇敢面对。她也表示:“在新常态下,年轻人是亚细安与中国合作的新动力,他们为经济注入了活力。”她补充,亚细安实际上在今年前八个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超越了欧盟和美国。
参与论坛讨论环的嘉宾包括: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职员,曾勇先生、纪源资本的投资分析师,蔡镇诗女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志愿者及上海合作组织青年代表,虞宙先生,以及Development Innovation Insider联合创始人,李博伦先生。大家在讨论中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见解,并一致同意:现在是搭建国际桥梁,合作抗击疫情,及创造新机会的最佳契机。
通商中国青年组成员及TYS联合创办人李紫心女士担任主持人。李女士以激励的语调总结了这九十分钟的讨论。她表示:“年轻人总是想着‘我们如何改变世界?’遇到像冠病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他们可以选择对工作前景感到心灰意冷,或者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整装自己、做有意义的事、互相学习并寻求契机。”
9月16日的第二场青年论坛主题为“从亚细安-中国大学生视角探讨疫情局势下的新机遇”。论坛演讲嘉宾皆为在籍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是来自金边皇家大学的林伟才先生、复旦大学的张仁先生、清华大学的李家祺先生和清华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硕士双学位课程的陈弱霄先生。通商中国青年组成员及TYS的联合创始人,黄建咏先生担任论坛主持人。
亚细安大学联盟执行(ASEAN University Network)主任Choltis Dhirathiti博士在致开幕辞时,探讨了国家建设的概念,并鼓励青年思考自己在新冠病疫情期间能做什么。嘉宾和参与者共同讨论大学生应该如何适应后疫情的新常态、大流行期间远程学习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青年对未来工作的看法等广泛课题。大家也就东南亚和中国青年可以合作的方向,以及后疫情时期亚细安与中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对于如何应对疫情所带来的挑战,演讲嘉宾们一致认可,不断学习、适应和接受变革至关重要。例如,很多教育机构已迅速转型,运用网络科技进行线上互动教学。线上会议平台通过科技汇聚全球人才,让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实现跨越国界线上交流与互动。
问答环节中,参与者也讨论了疫情对青年的影响。大家一致认为疫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同时发掘自我潜能。这也帮助他们重新发现自己的兴趣,从而培养新的技能。
论坛结束前,张仁先生就亚细安和中国后疫情时代的合作趋势表达了看法,他认为青年应持续创新,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和世界。陈弱霄先生也表示,这场危机将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总体来说,即便受新冠病毒影响,演讲嘉宾们仍对亚细安与中国未来的关系和走势保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