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GF 2025 开幕主题讨论: “全球变局下的博弈与机遇​“的见解

慧眼中国环球论坛 2025

全球局下的博弈与机遇 

开幕主题讨论: 全球局下的博弈与机遇 

 

摘要 

讨论嘉宾们一致认为,当前的全球环境是一次根本性的结构性变革,而非暂时性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随着中国对东盟投资的战略升级,区域供应链正变得更加有韧性。讨论嘉宾指出东盟是贸易与投资转移的主要受益者。因此,对企业领导者的核心建议是:应通过在高层管理中融入地缘政治洞察力,并推动深度合作来实现适应转型。讨论还指出,尽管“去美元化”的话题日益受到关注,但美元作为全球核心货币的地位短期内不会发生剧烈变化。 

关键主题与洞察 

  1. 新多极世界的本质

讨论嘉宾们一致认为,世界正处于动荡之中,正在从以美国为主导的秩序中转变,但对其性质的描述存在分歧。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资深研究员何瑞恩(Ryan Hass 认为世界正走向一个“更加混乱、更加无序”的状态,国家以“自利的国家利益”为导向,美国正在转移责任,导致全球治理出现真空。悦榕集团创始人兼执行主席何光平则反对简单的“多极化”视角,提出这是一次更深层次的“文明重置”,即西方文明正经历深刻危机,而东亚文明则在全面崛起。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则从历史角度指出,基于联合国的体系正在演变为一个多极体系,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决定世界的未来。 

  1. 东南亚的角色与挑战

讨论嘉宾们强调了东盟的独特地位及其结构性挑战。Ancora Group 创始人兼主席 Gita Wirjawan 认为,中国与美国将在未来50100年内成为“不可或缺的敌友”,形成关键的制衡力量,为该地区提供稳定。然而,他也指出一个关键的内部挑战:东南亚内部在教育与经济方面的差距正在扩大。他认为,东盟要实现繁荣,必须在内部更加团结一致,以应对这一差距。 

  1. 美中关系与贸易协议

讨论嘉宾们预测美中之间可能达成贸易协议,但主要出于政治上的权宜之计。何瑞恩警告,尽管协议可能带来短期缓解,但无法解决根本性问题,因为两国都在强化自身立场并追求自力更生。对东盟而言,主要好处是避免中国过剩的工业产能涌入该地区。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教授预测协议不可避免,其结果将呈现三层结构:一般贸易领域的合作、高科技领域的管控性对抗,以及其他问题上的战略模糊性。 

  1. 去美元化与金融体系

讨论涉及全球金融体系的分裂。国大东亚研究所主任席睿德Alfred Schipke预测“金融管道”将出现碎片化,形成不互通的支付系统(如欧洲的电子欧元、中国的电子人民币)。何光平指出,这一趋势并非纯粹的“去美元化”,而是对美元的多元化替代。他认为主要驱动因素是 SWIFT 支付系统的“武器化”,这引发了各国的警觉,加速了对更少政治化的替代系统的探索。 

  1. 气候变化:从减缓到适应

嘉宾们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进行了冷静评估。从商业角度来看,何光平传达了一个严峻的信息:私营企业对多边谈判和政府主导的减缓措施正迅速失去信心。企业开始将资源转向气候适应,即保护自身资产和运营免受不可避免的气候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