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当代中国》公开讲座:媒体•中国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在国际间的地位获得了显著的提升。金融风暴袭卷全球后,中国这个突然崛起的经济巨人,更成了各国关注的焦点。各国媒体如何看待这条苏醒的巨龙?中国如何借助媒体力量展现其软实力?

2011年10月15日下午,约200人出席在新加坡报业中心礼堂举行的《当代中国》公开讲座:媒体•中国,聆听尹鸿教授与朱立教授就这一体两面的发展进行探讨。尹鸿教授是北京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朱立教授则是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系教授。两岸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当今的中国媒体,让参与者更深一层的了解中国媒体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由尹教授就“新媒体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他指出由于中国当局不允许新媒体采集新闻,因此互联网的新闻都来自传统媒体。然而新媒体却能通过视频直播、微博、及论坛,动员全国人民帮忙采集新闻,并以非常快的速度扩散出去,反而比传统媒体更及时。但是由于少了过滤和求证的过程,所以观众必须仔细斟酌其可信度。另外,尹教授也提到新媒体使现在的社会高度透明,他认为:“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共自我监督提供一个重要的通道,以探索一个社会管理的途径。”

第二部分由朱立教授主讲,其课题为“媒体的中国:‘软实力’有用吗?”。朱教授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和幽默的主讲方式分析国际媒体如何看待中国。朱教授谈到媒体里的中国形象影响外国人如何看中国,也影响中国传媒如何看自己。他指出过去100年,尽管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形象逐渐由负面转向正面,但中国要继续在国际媒体建立正面的形象,不是单靠控制传媒向社会的宣传,而是要实质的改变。

最后,是观众提问的环节,由郭振羽教授担任主持人。就读于立化中学的通商中国学生会员,李雨同学向两位教授提问微博对中央政府的网络管制将构成什么挑战?尹教授认为中央政府其实还是想让新媒体有发展的空间,让人民有一个宣泄的渠道,因此目前对新媒体的管理仍属事后管理和惩罚,在面对传播不良意识者或刻意污染环境者时,中央政府才会进行惩罚或将他们列入黑名单。

整个提问环节,两位教授都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回答参与者的问题,让参与者的笑声不断,度过了一个即富知识性又富娱乐性的下午。“

2011《当代中国》公开讲座:媒体•中国是由新跃大学、联合早报和通商中国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