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后一场通商中国青年讲座于11月5日举行。活动邀请了《讲好你的故事:66个小行动改变人生剧本》作者沈文才先生应邀分享了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向观众传授如何通过一个个小行动提升自己的事业。讲座在卓尔书店举行,由通商中国副总监梁怡女士担任主持人,共有56位观众参与了活动。
首先,沈先生强调了了解自身文化的重要性,并指出语言则是探索文化和发展友谊的一种途径。本着这一信念,他坚持在“领英”上使用中英文发表文章。 他还提醒大家,在与中国友人交流时,切勿在中文对话中参杂英文,更不要过度翻译WIFI, Managing Director (MD)等通用词汇。
口出之言,弦外之音
文化差异无处不在,它可以小到在中国小吃店购买饺子时使用“两”或“个”为计算单位,也可以体现在错综复杂的商业交流中。 沈先生说,在与中国顾客沟通时,需要意会字里行间的意思,把握言外之意。他认为,要了解中国的沟通艺术,首先必须学习人情世故,认真对待别人说的话。
对职场新人的建议:累计社会资本,建立好感
在问答环节中,一位应届毕业生问沈先生,年轻人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导师。对此,沈先生鼓励职场新人积累社会资本,通过小行动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好感和联系。 例如,参加活动时拍摄演讲嘉宾的照片,并在活动结束后发给他们,以此为契机进行交谈。 随着一个又个小行动的积累,人生导师自然会出现。沈先生也提醒大家在待人处事时应保持真诚的态度,不要以貌取人,更不能以价值和资历来衡量一个人。
对工作人士的建议:结交新朋友,对生活充满热情
活动也吸引了有许多工作人士到场, 其中有几位正面临人生和职业的分岔路。沈先生以自身经验为例,把自己的一生分为“人生1.0“ 和”人生2.0“。 他表示,自己前半段人生以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为奋斗目标,在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他选择进入”人生2.0“的阶段, 希望以一己之力做有意义的事,帮助他人建立有效地连接。尽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目标,但他认为不断结交新朋友并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很重要。
鉴于沈先生身兼数职,观众询问沈先生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他表示,这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他无法提出一个大家都适用的解答。他说,自己常常努力结合家庭生活和工作,比如他会在飞往国外大学做分享的同时安排家人同行,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努力工作的场景,进而保持良好地亲子互动。最后,沈先生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当一个人完全放弃事业换来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时,他是否还能给家庭持续带来新技能、人脉以及知识等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