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中国第四场慧眼中国企业脉搏系列:透视后冠病疫情中国和亚细安的新消费主义观

通商中国于7月28日举行了第四场慧眼中国企业脉搏系列,主题为“应对、重启、复苏:后冠病疫情中国和亚细安的新消费主义观”。这次线上讲座邀请了来自新加坡、中国与亚细安知名的专家与商业领袖,对于课题有着深入了解与丰富知识。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先生、36氪合伙人兼助理总裁马金男先生、Lazada新加坡首席执行官张承焕先生以及本杰明控股有限公司(FJ Benjamin)集团首席运营官Mr Douglas Benjamin是这场讲座的演讲嘉宾。主持人为华侨银行董事总经理,国际业务部,环球企业陈在杰先生。这场线上讲座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联合主办,支持机构为中国企业(新加坡)协会、乌节路商联会、新加坡餐饮业协会与新加坡零售商协会。中国银行、华侨银行与淡马锡是此活动的特别合作伙伴。

通商中国总裁陈佩玲女士在线上讲座开始时致开场辞。通商中国董事及新加坡外交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先生也为讲座给予鼎力支持,在预录视频里分享了企业转型所要注意的三个要素——数码化、设计与差异化。

李主席在圆桌讨论环节介绍了目前全球存在的三大趋势——全球化、科技与数码化以及亚洲世纪。可是,这些趋势都受到不同方面所带来的冲击影响,而冠病疫情是其中一个意想不到的因素。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其商业模式以应付当前情况。根据冠病疫情究竟会持续多久以及所带来的影响,李主席也作出了分析与推测。他呼吁新加坡企业继续向区域发展,并且建议可以寻找为市场增值的产品或是与本地业者相比降低产品价格。尽管疫情笼罩,李主席依然对于亚洲未来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并且深信该区域将为新加坡企业带来新商机。

Mr Douglas Benjamin 从零售业者的角度探讨了后冠病疫情的情形。对于疫情所造成的种种影响,他称之为“时代危机” (generation crisis)。零售业者必须重新审视消费者在后冠疫情的购物习惯以及他们所会购买的产品。现在的年轻人非常看重产品的差异化,他们十分重视产品本身的价值理念以及企业对于社会责任(例如可持续性)的追求。因此,他认为企业是时候进行内部检讨,了解它们对于消费者的意义。这是因为消费者对于他们自己的需求有着清晰的认知,而且他们将是带动经济需求的群体,这样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零售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马金男先生则深入介绍了他们对于在冠病疫情期间消费习惯变化的观察与分析。他分享了受冠病疫情影响,消费者对于大健康产业的需求也有所提升。消费者也较关注产品的性价比而非品牌标签。另外,他们也发现因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相比以前运用搜索引擎来选购产品,中国的消费者目前都是通过观看直播来选购产品,在选购模式上发生了改变。中国的电商模式例如传统电商以及生鲜电商也被其他国家借鉴参考。

对此,张承焕先生予以认同并进一步说明了东南亚的电商环境。目前,电商在东南亚区域蓬勃发展,消费者一开始较为重视产品的安全与可靠性,而现在则转移到产品的价格方面。而电商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将会是东南亚电商市场的下一个角逐的焦点。譬如,Lazada 旗下的网上超市RedMart 就提供了晨间配送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配送速度的需求以及同时减少了冠病疫情期间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他相信电商的增长将会持续并且会有加快的趋势。

陈在杰先生在总结圆桌讨论时向演讲嘉宾提问他们对于消费主义未来的前景。尽管前路将会有许多挑战,但是大多数演讲嘉宾对于区域的前景表示乐观。同时,他们也强调企业必须要作出调整去适应新改变和进行业务方面的重组以便保持市场竞争力。

此次线上讲座吸引了大约345与会者,他们也在问答环节提出了许多问题,范围涵盖政府对于企业所给予有关电商的政策措施、新加坡要怎么做才能成为区域的电商中心、非经济因素如人工智能与可持续性是如何影响消费者购物习惯、企业是否应该着重精力在亚细安的一些特定市场或是为整个区域制定详细的零售策略以及对于新加坡医疗健康数码化以及医疗保健消费计划的看法。

慧眼中国环球企业脉搏下一期线上讲座的主题是“冠病疫情后:加速中国-亚细安的风险投资和初创企业的创新“。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局长庄凯峰先生是其中一位演讲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