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先生2022通商中国15周年答谢典礼欢迎词

尊敬的大会主宾 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先生、

贸易与工业部长 颜金勇先生、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 傅海燕女士、

通讯及新闻部长 杨莉明女士、

卫生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 许宝琨医生、

通商中国董事,商团领袖,各国使节,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傍晚好!

 

1. 首先,让我热烈的欢迎莅临现场的嘉宾,参与通商中国的15周年答谢典礼!我也要特别的感谢莅临现场,参与盛会的主宾吴作栋荣誉国务资政,现任通商中国顾问颜金勇和傅海燕部长,前顾问林瑞生部长,以及曾担任我们董事和第二任总裁的杨莉明部长,通商中国董事许宝琨医生,拨冗参与我们今晚的典礼,共襄盛举。

2. 2007年11月19日,通商中国在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和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生的见证之下,正式成立。

3. 在当年启动仪式上,李资政说:“中华总商会发起通商中国的宗旨在于鼓励与促进商家,对当前中国的语言、文化、社会和经济情况有更好的了解。”

4. 他说:“双语政策是简单的,双文化的人却很难找到”。他希望新加坡能培养出一支双文化的核心人才团队。这批人才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一、能说流利的华语,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认识,以及三、对中国从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不断改变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以及生活方式有所了解。

5. 李资政说:“就算日益强大的中国在五六十年后晋升世界强国之列,新加坡还是能找到可扮演的角色,继续保持对这个强国有用的地位。”

6. 回顾李资政讲话,我们体会到资政的前瞻性,他时时刻刻想到新加坡的未来,如何在崛起的中国经济里扮演积极的角色。我们也领悟到他对通商中国的期望。通商中国成立的宗旨是“创建一个双语双文化的交流平台,以华文华语为主要交流媒介,造就一批双语双文化的中流砥柱,搭建联系中国的文化经济桥梁”。

7. 15年以来,通商中国在部长顾问的关心指导下,董事会和执行团队都非常努力的发扬创会的宗旨,实现创会的目标。

8. 通商中国一开始就了解到,要让新加坡人具备李资政所要求的三个条件:双语,双文化,“中国商数”,并非易事。我们必须在已形成的社会,语言,认知的氛围里,和商团,学术界,政府机构合作,创造新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提升双语双文化和“中国商数”的水平,创造更多的 “新中通”人才。

9. 15年来,通商中国一直在不停的探索最有效的渠道和方法,来催化新加坡人对华文华语的运用。我们尝试创造更多的平台,包括大小型的论坛,分享会,研讨会等,让各个社会阶层,包括:学生、年轻人、高管、企业领袖等,习惯用华语在国际场合,商务论坛上交流。让年轻人意识到双语双文化的可用性,重要性和它带来的竞争的优势。

10. 这也是为什么,通商中国自从2010年起举办年度的《慧眼中国环球论坛》。我们把这个论坛定位成本地最高级别的华语经济论坛,聚集了政府,工商、学术和媒体界的领袖和专家,集思广益,分享他们对国际关系,中国的发展,新中和区域合作的看法和建议。

11. 此外,我们也在2010年启动了《通商中国奖》。在十届的颁奖典礼上,我们褒扬了30个来自新加坡和中国的企业(组织),个人和青年。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对促进新中友好关系、提高新加坡人对双语双文化的学习热度和鉴赏能力,以及新中相互了解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12. 除了这些大型的活动, 通商中国每年都会举办数十个的小型活动,针对不同的会员群,提供相关,有趣和反映时代内容的交流和对话会。例如:面向青年的《通商中国青年线上系列》、面向企业的《慧眼中国环球企业脉搏系列》、面向卓越商业领袖、高管的《透视中国-领导对话系列》、以及面向广大群众的《解读中国两会论坛》等。

13. 重点培养年轻一代成为双语双文化人才,是通商中国的重要任务之一。从2012年起,通商中国开办了年度的《高级领袖研修班》。每一届学员都会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在新加坡上课,还在部长的率领之下,参观考察中国的城市和企业, 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至今,我们已培养了180位来自政府部门,淡马锡和跨国公司和家族企业的年轻高管。 我们希望这个“校友会”会在各自的领域发挥所长,扩大人脉关系,为新中友好合作继续作出贡献。

14. 自2007年创立通商中国以来,世界格局,国际形势,中国的发展,东南亚和新加坡的进步,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的扩大,中国和东南亚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新中贸易投资量的提升,新中合作内容的深化,民间交往和互访的激增,我个人觉得:总体而言,新加坡社会应该更了解中国了。

15. 但是,时过境迁,今非昔比。15年前,通商中国成立时有一个时代背景。2022年的今天又是另外一种格局。通商中国的活动内容和节目设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譬如,我们都很关心年轻一代的中文能力,是否达到应有或理想的水平?怎么让他们更好的学习,掌握好中国迅速发展和复杂动态因素?我们始终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到中国去学习或工作,住上一阵子,亲身体验那里的大环境和氛围。

16. 于是,在2019年,新加坡和中国签署了《双边青年实习交流计划》。这个由新加坡教育部牵头,通商中国执行的计划让来自两地的500名大学生和新毕业生有机会到对方进行长达六个月的实习。虽然疫情阻断了我们全面推进这项计划,我们仍然尝试启动“远程实习“的做法,保持毕业生对学习中国的热度。

17. 展望未来,通商中国还是有许多有挑战性的任务和工作。其中就包括,如何更密切的关注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新兴行业的走向, 创造更多学习交流的平台, 让新加坡企业能够及时的参与到中国在高科技,清洁能源,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迅速发展。

18. 此外, 我们也得更好的协助新移民融入新加坡经济主流,强化新中的“商贸桥梁“,并鼓励他们与新加坡的企业,一起走出去,服务,辐射东南亚和亚太市场, 为新加坡经济增添新的内容和竞争力。

19. 过去两年,受疫情的影响,我们的许多实体活动无法如期举行。尽管受到防疫措施的限制,通商中国还是不遗余力,努力的为会员们创造价值。譬如,我们去年(2021)一共举办了约90场活动。团队充分利用好科技,以线上线下的方式,结合了新中两地,亚洲地区,甚至远至美国和欧洲的专家,参与我们的论坛和会议。

20. 我们也于去年11月,成功的举办了首届《通商中国高尔夫交流赛》,筹得了一百三十万新币。我在此要代表董事会,感谢由佩玲总裁率领的专业团队,在困难时期,百折不挠,凭着坚韧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想象力,努力把工作做好,顺利完成指标。

21. 通商中国过去15年取得的成就, 有赖于赞助人李资政和李总理的关心,部长顾问们的亲身指导,董事会任劳任怨的义务奉献,战略伙伴包括中华总商会,联合早报,政府部门,博彩局和多位现场贵宾和他们代表的机构,非常珍贵,鼎力和长久的支持、赞助和合作。我谨代表通商中国全体同仁由衷的感谢你们。

22. 最后,让我再次感谢主宾吴作栋荣誉资政,和莅临现场的部长和嘉宾们赋予我们的宝贵时间。在我们进入小组分享会环节之前,请大家观赏一段视频,回顾通商中国从2007年至今走过的岁月,感谢大家15年来赋予通商中国的厚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