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蛮子:民意主宰命运 微博改变中国

过去的两年,微博成为许多中国人,尤其年轻一代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看微博、发微博、论微博;成了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

5月6日(星期日)下午,由通商中国举办的“微博改变中国 民意的力量”讲座在新加坡民事服务学院(Civil Service College)拉开帷幕,主讲嘉宾是UT斯达康创始人之一、素有“天使投资人”之称的薛蛮子先生。拥有260万新浪微博粉丝的他,对于微博的应用和影响力有着独到见解。

讲座由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蓝伟光博士主持。他讲述了自己与薛蛮子在“两会”期间,经由微博转发环境污染相识的故事,并与全场观众一起鼓掌欢迎薛蛮子先生上台演讲。

一开始,薛蛮子便向大家发出调查:在场有多少人是“面簿”(Facebook)用户?有多少是“推特”(Twitter)用户?有多少是微博用户?台下观众纷纷举手应和,薛老笑问“大家平时都花时间干什么去了”。

薛蛮子是“革命二代”,父亲薛子正1967年在“文革”中被捕入狱,自己15岁便去内蒙下乡插队,失掉养尊处优的生活,过了不少苦日子。后来自学英语,背完一整本英汉字典,1979年赶上改革开放高考恢复的热潮,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生。凭着中国第一名的资历,他取得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全额奖学金,赴该校东亚系继续攻读中外关系史硕士学位。1997年,成为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第二图书编辑室编辑。

在美国期间,薛蛮子认识了后来与他合伙投资成立UT斯达康的孙正义、陆弘量,并取得“万元进,亿元出”的创业佳绩。2008年,薛蛮子携家庭回到中国定居,并于去年底经朋友建议开始“玩”微博,后来因在2011年2月发起“微博打拐”,并写下六页长的“关于彻底消灭全国大规模拐卖儿童强制乞讨犯罪集团的倡议书”引起轰动。博友转发如云,也使薛蛮子的粉丝量暴增,成为当仁不让的微博发言人。

薛老提到,微博的力量不容小觑,一则微弱的声音经过万人转发,甚至可以影响政治决策。因有了微博,“中国人突然变得可以掌管自己的命运”。而他本人,除了发起乃至后来惊动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的“打拐”,还积极利用微博做“微公益”:耗资3000万人民币、招募2万全国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午餐”;提倡关注贫困儿童大病医疗;并与另两位微博“大V”潘石屹、郑渊洁呼吁减少“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随着微博将民意的力量发扬扩大,应运而生的“微博问政”也将很多实际问题推向公众讨论的舞台。薛蛮子举出这样几个例子:2012年4月,青岛市政府被曝一年内投入40亿元人民币打造“森林城市”,却遭到老百姓质疑,认为此举为“形象工程”大过于为市民带来切身利益,经微博大量转发后,此决策最终被叫停;另有福建泉州港改名、哈尔滨打狗事件,都迫于网络呼声压力而停滞不前。

薛蛮子表示,居住环境应被渐进地改良,虽然微博也会被封号、被删帖,但是“进三步,退两步”,大方向还是会向好的方向前进。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听众们纷纷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火爆。

有人提到最近的中国政治界“敏感人物”以及微博删帖封号等问题,薛老真诚道,社会人本来就分为激进、温和与不管不问型,微博促进信息流动,提供了一个支持话语权的平台,这方基地值得保留。另外他也指出耐心的重要和曝光的积极意义,认为最终应和平理性地融合这些争端。

在大学生创业问题上,薛老认为刚毕业就创业并非明智之举,因为“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用上几年时间积累经验,再去大刀阔斧也不迟。青年人不要急于一口吃个胖子,尽管中国具有很大的市场潜质,但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Case by case”(一件一件来)。

提问者纷至沓来,有家庭主妇,有学生,有创业者,使得主持蓝博士也按耐不住,向薛老发问:比较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政治模式,究竟哪一个最适合中国?薛老道,中国幅员广大,并不一定适合其中任何一个单一模式,并笑称,中国政府应最喜欢新加坡模式,而中国人民最喜欢台湾模式,引来台下一片笑声。

演讲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现场掌声雷动,通商中国总裁刘燕玲女士为薛先生与蓝博士颁发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在随后接受采访时薛老提到,一条好的微博不在乎有多少点击率或者转发量,而在其是否能感动人,让人们居住的社会环境越阳光越透明。他也鼓励学生们走出国门,多出去闯闯,并将父亲的教诲“人不出门身不壮,火不烧山地不肥”分享给广大留学生们,“要想了解一个国家,就一定要去那里居住生活上一段时间,才能切身体会到它的民生民态和社会制度”。

听讲观众秦芳表示,这次讲座精彩纷呈,收获颇多,让她对微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她也表示,自己要加入通商中国会员,以便以后能获得跟多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的机会。

另一名新加坡听众陈锦安表示,自己虽然不用微博,但是经过此讲座对于中国的媒体环境更加熟悉,因此也收获良多。

透视中国论坛系列主要探讨影响中国及全球的课题。主讲嘉宾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及本地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探讨课题将包括文化、社会、商业、经济、科技及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