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 – 受疫情影响,海外浸濡活动和青年交流等项目受限,新中青年之间的许多交流机会暂停。有鉴于此,通商中国与国际青年联盟合作,在新春佳节之际举办了 “2022年 ‘好奇土豆’ 新中青年云联欢” 。本次线上联欢会共吸引了近80名新中青年参与。
云联欢上,大家齐聚一堂,畅聊当地新年习俗,联络感情,结交新朋友。来自新加坡和中国的八位青年分享者以耳目一新的分享方式及多元视角,介绍了两国不同方言群体和地区庆祝农历新年的方式和习俗。
首先为联欢会拉开序幕的是山东大学学生会主席焉祯。她先向大家介绍一首年谣,由此带出新年期间胶东地区人民的扭秧歌,吃胶东饽饽等特色习俗。其中各型各色的胶东饽饽更承载着当地人民对新一年满满的祝福及期许。
复旦大学的程雯雯通过一张张冰灯和冰雕的照片,让所有人彷佛置身于中国东北美轮美奂的冰雪世界。除此之外,她介绍的冻梨、杀猪菜和东北酸菜等新春菜肴,令人垂涎欲滴,在留言区里引起大家的热烈反应!
成昌达先生是“客骨铭心”网页的创始人。作为一名年轻的新加坡客家人,他希望通过该网页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新加坡的客家文化。除了展示美味的客家菜,他还分享了一个传统客家人有趣的新年习俗:六七十年代的客家晚辈会在新年前的一个月送活鸡给长辈,长辈把鸡养肥后,做成团圆饭菜肴,在除夕夜与一大家人分享。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中国籍博士生吴卓纯以一系列精辟的对比照片为大家介绍了如今四川年轻人庆祝新年的方式。她幽默地以四句话总结:(新年里一定要)吃得走不动路,喝得起不了床,玩得回不了家,乐得合不拢嘴。一番妙语连珠让许多感同身受的与会者都忍俊不禁。
来自清华大学的段毅甫非常及时地带领与会者体验了一番北京冬奥会主办地张家口的新年氛围。除了皑皑白雪,我们看到的还有生动活泼的传统戏曲二人台和绚丽夺目的打树花。这两项均是中国北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久远,寓意深远。
新加坡清史研究学会会长沈斯涵全面介绍了新加坡常见的新年习俗,其中包括过年的注意事项、除夕吃团圆饭的场景,带年柑拜年的寓意、走访亲朋好友、大扫除以及福建人为何在农历正月初九准备甘蔗及其他丰盛的供品供奉天公等。
最后,来自清华大学的高山原和岳诗鹏讨论了中国祭祖文化的历史及礼仪。他们还对祭祖文化进行了七种反思,从中得出祭祖文化跟中华民族底层逻辑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场不少参与者都被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讲所触动。
在八位分享者结束分享之后,活动进入了互动环节部分。所有参与者均被分到线上小组讨论室,参与新年特别版宾果游戏。通过游戏的交流,新加坡和中国的青年参与者们继续畅聊、讨论各自所在地的新年习俗。
两小时的云联欢稍纵即逝,意犹未尽的大家也把欢乐与互动延续到了活动的微信群中。通商中国愿大家通过线上平台,继续保持联系和交流,日后也能不拘任何活动形式,积极参与更多交流活动,传承新中青年之间的友谊!
请关注通商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了解更多的青年活动。
Copyright 2025 © Busines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 Web Design By MediaPlus Dig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