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企业在华经营环境是否今不如昔?”是论坛第二天主题辩论的议题。中国美国商会会长孟克文是主讲人之一。
在谈到中国目前的情况,孟克文意识到它正面临巨大的经济转折点。因此他强调不论是在中国的经济模式或是商业政策上,都将会出现变化。
但是他也提出相关的顾虑。他说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巨大的改变,但却碰上了政治上的转型,这是不幸的。
他说:“目前的领导层无法开启改革的道路,更是不能提供一个明朗化的未来。我们只能等待中国的政治交接完成,巩固自身体制以后,前景才可能较清楚一些。在市场投资这方面,显然有较高不稳定性的存在。”
在场的演讲嘉宾也包括美国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合伙人夏尊恩,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
主持人郝慧冰在总结辩论会时表示,以耐心与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中国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才是外商企业的上策。
另外,被问及为什么会对此辩论感兴趣时,与会者王如山表示他的公司在中国拥有超过20个处理水的系统,因此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我从这些讲话中获益良多。我觉得在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去聆听各种看法是很有效的。”
接下来的主题讨论是当今备受瞩目的话题-中国未来的货币政策。
演讲嘉宾包括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圣坦尼集团新加坡分公司主管Manu Bhaskaran,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叶秀亮各抒己见。
张力奋观察到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已经不仅仅是钱财的问题。他说中国在处理其货币政策上,正处于非常紧张状态。因此除非将会有灾难降临,否则难以扭转目前的局面。
“如果我是中国领导,从现在一直到领导交接完毕以前,我会按兵不动,以免做错决定。我会把问题交给下一班领导去操心这个货币问题。”
最终,他总结在接下来的三到五年之间,在人民币的政策上,将不会有太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