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至6月5日,通商中国协同德明政府中学和立化中学筹办了一系列的双文化课程本地浸濡计划,为100名来自两所学府, 就读中三到高一的双文化课程奖学金得主,精心安排了专题演讲与企业参访,延续了课堂上所传授的课程,加深了他们对当代中国的崛起及新加坡所能扮演的角色的认识。专题演讲的范畴包含了新中两国历史渊缘、新中两国外交关系、中国的党政结构、中国近期的改革与新媒体格局,以及中国人和华人的身份认同与认知等等。
分享嘉宾包括了前外交官员,以及资深媒体人;参访部份则选择了在新中两国颇具声望的企业,所涵盖领域包括餐饮、零售与工业等。
认识新媒体发展,了解新中国情差异
其中一名分享嘉宾是随笔南洋文化协会理事会文娱组主任王华磊先生。他在演讲中谈到了新媒体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以及对社交形式的变与不变,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就读于立化中学的陈芷婷(中四)表示:“王华磊先生让我了解到新媒体对政治的正面和负面的冲突。我希望中国会对滥用新媒体的不良网民采取行动。”
谈及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影响以及两者的差异,另一名分享嘉宾,新华网新加坡频道执行总经理吴磊先生也表示,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也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也就日复一日在传播领域中得到发展。对此,德明政府中学的陈俐真(中四)说道:“吴磊讲师解答了我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疑问,也让我更了解多屏全媒体的战略。”
资深前外交官员傅琼花小姐,也与学生分享了她对中国国情、中国文化及制度的深刻体验及宝贵经验。在轻松的气氛中,傅琼花讲师介绍了新加坡与中国的外交史,以及新加坡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让学生们对新中关系有更深一层的认识,获得了学生与师长的好评。
聆听资深记者解析中国政治体系
6月3日(星期一),通商中国邀请到《联合早报》中国新闻副主任、2011年通商中国青年奖得主韩咏红小姐,为德明和立化的这100名学生剖析中国的政党结构、中国政治体系和中共一党专政的理论框架。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半内,韩咏红讲师通过图解与问答的方式,清楚地阐述中国的政治架构,让学生们上了宝贵的一堂课。
学生们不仅表示韩咏红讲师的分析细致且深入,也表示希望校方会给予更多机会参与通商中国所主办的讲座与论坛。
参访新中企业,体验经营模式异同
3日及4日下午,两所学校的学生也分别来到了海底捞火锅新加坡分店进行参访。海底捞火锅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餐饮企业。海底捞的管理层向学生讲述海底捞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不吝分享其成功的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让这些年轻学子耳目一新,获益不浅。其中一名立化中学的学生,林映敏(中三)非常赞赏海底捞火锅的贴心服务,因为他们细心地为顾客提供遮盖包包的布套、绑头发的橡皮筋、眼镜抹布和装手机的塑料袋等等,让顾客舒适地用餐。学生还有机会亲自尝试摔捞面,临走前,海底捞的员工,还以歌声感谢客人,让老师以及同学们都倍受感动。能够在本地体验道地的中国饮食文化,让师生们感觉仿佛身临其境到了中国浸濡学习!海底捞同仁的贴心服务与专业执着让师生们倍感温馨,一致给予如潮好评。
另一个参访机构则是本土品牌Charles & Keith集团总部。通商中国此行很荣幸地邀请到企业执行董事冯树彬先生带领学生参观各个部门,并讲解其运作方式。学生们在问答环节中非常踊跃且兴奋地向冯董事提问,包括该企业的管理层是如何抉择到哪个国家开设分店的。冯董事回应,他们主要考虑各国家的政治稳定问题和企业的税收结构而作出决定的。
工业领域方面,学生参访了德华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业务发展经理蔡艾玲小姐与学生分享了她在中国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文化冲击。蔡经理和德华执行董事麦亚娥女士也强调双语双文化的重要性。在参访过程中也向学生讲解,以人为本的德华有一首独特的厂歌,反映德华的企业文化,在场的学生们纷纷感受到浓厚的德华精神。其中一名立化中学的学生冯思涵(中四)说:“在了解到德华的运作之后,我会对物品包装的认识完全改观,今后会联想起这些产品包装背后的细节以及所包含的例如安全与卫生的考量。”
此外,学生也参访了另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铭板集团,了解到集团如何成功进军马来西亚及中国大陆,且赢得了许多欧美客户的信赖。集团执行副总裁Gilberto Cabral先生亲自带领学生参访各个部门,讲解一些工业器械的用途,并分享他在中国工作的亲身体验,以及如何适应当地的环境。
伴随着近二十年中国大陆的经济起飞,世界也正吹起一股“中国热”。通商中国此次协同两所学府策划本地浸濡计划,也是为了推动新加坡的年轻学子,进一步省视自身的大环境,积极拓展双语双文化优势,以期进一步了解中国、透视中国,成为新中两国相互联系的主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