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忠教授轻松幽默探讨“中国企业转型的实质、困难与前景”

通商中国与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于2013年4月27日(星期六)下午举行了今年“透视中国”系列的首场讲座,为系列首开先锋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所所长孟宪忠教授,他就“中国企业转型的实质、困难与前景”为主题,与近180名与会者探讨这个在当今中国广泛讨论的课题。

孟宪忠教授除了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兼任中国数省市政府经济顾问、企业经济顾问、独立董事。他也是美国杜克大学、哥本哈根商学院访问学者,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教育部跨世纪经济学人才。

讲座一开始,孟教授便生动地用“望后镜思维“来解释为何中国企业至今仍难以有大突破:“当今的社会,都是在用过去的知识,教育现在的学生如何去面对未来”,因此很多知识和理论待年轻人踏足社会时就已经不适宜了。如今,人类的生活习惯在变,需求也在改变,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具有预测未来市场走向的前瞻,发展技术、改变模式,因此企业转型是必然的。

根据孟教授的分析,转型分为两类:“创业性转型”指的是在生产方式和产品内容两方面都创新的,而“改造性转型”则是在生产方式或产品内容其中一方面进行创新。如今在中国,以IT行业为代表的前者,通常比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的后者来得成功。孟教授也指出企业要成功的转型,不仅要改变企业的结构,也必须具备创造新市场的能力。若要比同行更胜一筹,它们“不仅要在确定性下做好,还要在不确定下创造”。

接着孟教授举了几个实际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企业在转型时必须在生产内容和产品内容上做出结构性的改变,才能在把握现有市场的同时,开拓新生市场。 如苹果取代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等传统手机巨头成为手机霸主;数码相机取代胶片时柯达没有成功转型而最终破产等,清楚地说明“转型多在行业外,创新多在体制内”,而这也正是中国企业转型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孟教授最后提醒,“企业转型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万里长跑;冲刺靠的是爆发力,万里长跑靠的是持续性”。企业要成功地转型,就必须先观察市场的需求,经过分析和深入的市场研究后才做出适当的改变。

孟教授以他长期积累的企业实战经验,通过幽默生动的方式讲解这个沉重的课题,不时引起全堂哄然大笑 ,而一针见血的针砭时弊,更让现场与会者拍案叫绝,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在一片不乏睿智的欢笑声中划上了完美的句点。

本次论坛假南洋理工大学纬壹校区(NTU@One-North)举行,论坛主席是丁威先生。“透视中国”系列讲座主要探讨影响中国及全球的课题,主讲嘉宾均是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及本地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探讨包括文化、社会、商业、经济、科技及政治等范围的课题,旨在加深国人对当代中国的认识以及深度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