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全球化世纪。中国自邓小平开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全面融入世界。因此,研究世界问题不可忽视中国因素,研究中国问题必须放眼全球考虑。而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18次党代表大会,确立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战略和方针,和领导贯彻这些战略和方针的领导人。究竟在未来的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如何?
通商中国于2012年6月9日与新加坡报业控股联合举办第五届的“名人演说系列”,邀请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及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刘吉教授,针对“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的主题,发表演讲。超过450人出席这场幽默有趣的名人演说。
虽然探讨的是沉重的主题,但77岁的刘吉教授仍散发着无穷的活力。他激情、风趣、直率的演讲风格,不时引得全场哄然大笑,也不时启发全场深思。
刘教授在讨论中国的未来十年时,认为中国必须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随着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改革,政治、文化等一切上层建筑都必须改革。而政治改革则有四个层次:针对现实中不良政治制度与现象对症下药、行政体制改革、党内民主建设和社会民主。
刘教授强调要达到真正的社会民主,必须有三要素、二条件和一个保证。三要素即充分言论自由、少数服从多数和多数尊重少数,缺一不成其为民主。要实现民主三要素,参与民主的群体至少必须具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大致相同的素质,包括选择能力、守法精神以及相互宽容和尊重的胸怀等;二是能够获得对称的有关决策的共同信息。民主还需要一个保证,即完善的相应法律保证,并有相应的独立法制机构依法严惩一切破坏民主行为。根据刘教授的理论,只有全面实现以上三要素、二条件和一保证,才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民主。
刘教授也提到中国的建设发展需要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尤其是亚太周边的和平友好合作。至于中国如何避免和摆脱“中等收入陷阱”,他认为中国必须将邓小平开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尽快完成中国工业化的历程,而一切上层建筑的改革必须以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为检验准绳。
论坛的互动环节主持人是陈抗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以及高级公共行政与管理硕士项目主任。有参与者请刘教授展望“十八大”后新中关系的前景。刘教授回答:“中国人对新加坡怀有最好的感情。”他相信中国民众在心理上很能够接受新加坡企业到中国投资,因此他相信“十八大”后,中国将有更好的条件跟新加坡来进行合作。
关于刘吉教授
刘吉,1935年10月出生,安徽省安庆市人。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毕业。1958-1978年,历任机电工业部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工程师、研究室主任等;1979-1992年,历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专职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等职;1993年起,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学术委员。1999-2005年,先后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及执行院长。2005年起,出任该学院名誉院长及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著作有(包括合著、主编):《内燃机结构强度》、《内燃机技术测量》、《内燃机发明及其启示《科学学基础》、《领导科学基础》、《现代智囊团》、《现代化与中国》;其后转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体制改革以及宏观经济政治文化研究。专著有《社会主义改革》等5部。发表《政企分开、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战略对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分析》、《论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等论文100多篇。他在国内外学术界、政界、企业界都享有盛名和广泛影响。
关于“名人演说系列”
于2008年展开,由《联合早报》与通商中国联合举办的“名人演说系列”是一项高质量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论坛,每年邀请世界知名人士来新加坡主讲,并与新加坡公众分享当今国际社会的热门课题。此论坛也获得新加坡报业控股基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