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商数校园系列》第四场: 认识中国新一代的海外商人

第四场的《C-商数校园系列》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央图书馆举行。此次的主题为“认识中国新一代的海外商人”, 通商中国请来了两位已进军中国的“新一代海外商人”向学生们分享他们的经历。

第一位分享嘉宾是一名定居中国的美国人,班·沃特斯Benjamin Walters (35岁)。 他在中国开创了一家运动鞋公司OSPOP。OSPOP 的缩写是“One Small Point of Pride”, 意思是为中国出产产品感到一丁点骄傲。该公司制造的高质量运动鞋售卖于欧美市场。

沃特斯先生分享了这个生意点子的由来。他之前为打理家族的石油化学生意经常到中国。当时,他观察到许多中国工人都穿着一样款式的鞋子,也就是“解放鞋”。这激发了他产生“以时装传播中华文化”的构想。后来,他放弃了家族生意,开创了OSPOP, 制造“解放鞋”风格的运动鞋。

中国让沃特斯感叹的是它的基础设施完善、土地资源丰富以及人才济济。 他表示, 无论是设计师、艺术家,或任何人才,在中国一定找得着。

尽管如此,在中国经商还是有一些困难,例如员工的效忠程度低导致公司人员变动频繁的问题。沃特斯先生说,当地的员工只要有更高的薪酬就会跳槽,他们注重短暂的酬报,不了解在一家公司长期逗留能为个人带来更多发展的机会。

沃特斯认为在中国打拼面对挑战时,拥有“软技能”将是与中国人建立关系的个人优势。同时,只要有毅力就能克服挫折。

最后,他也建议大家在考虑做生意时选择容易实现的目标。他说,除了考虑做哪一门生意、要提供哪一种服务或产品,也要时时刻刻想一想自己要的是什么、最感兴趣的生意是哪些。他也表示,不能单从商业角度做生意,应该也从合伙人及顾客的角度经营生意。

下一位分享嘉宾是一名新加坡人,他是汉世界教育科技集团创办人兼执行董事施勇胜先生 (30岁)。他提到了新加坡人对中国的了解相当片面化。因此,为了消除这种情况,他开设了汉世界教育科技集团举办实习及交流活动让学生到中国浸濡。该公司通过一个循环达到目的:走进中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学习中国。

另外,施先生说: “不是猛龙不过江, 但猛龙压不着地头蛇。” 他告诫新加坡年轻人到中国打拼时要保持谦虚,待人处事时要有正确的心态。

在交流时段时,一名来自国大的工程系学生,谢颖华提问:“对于那些有兴趣到中国创业但中文较差的新加坡学生,你们会给予怎样的建议?”。两位嘉宾都呼吁在场的学生将自己置身于中华文化环境中,让自己多说、多写,多了解华文及中华文化。

这场分享会汇集了两位发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后,决定到中国创业的企业家。他们俩的分享不只让在场的学生了解中国的新商机,也鼓励学生们跳出传统的框架。

通商中国在10月举行了三场精彩《C-商数校园系列》。通过连续三天的节目,通商中国进入南大、国大及共和理工学院校园帮助学生们更进一步认识中国。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其他两场的活动摘要。    
  • 《C-商数校园系列》第五场: 探索中国之旅
  • 《C-商数校园系列》第六场: 绿色中国
 欲观看短片,请浏览 《C-商数校园系列》facebook网页。
 
有关活动摘要:
  • 《C-商数校园系列》精彩登场了
  • 《C-商数校园系列》第二场
  • 《C-商数校园系列》第三场: 东风吹起,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