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无常态”时代里的增长机遇 在一个不断颠覆、创新和再造的时代里,亚细安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将创造出许多新机遇

THE BUSINESS TIMES

通商中国总裁陈佩玲(摄影/Wee TY)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无论是我们的工作安排、社交聚会还是假期计划等日常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各国继续努力应对冠病大流行的连锁反应,大多数人已开始接受生活可能永远都无法回到过去的事实。在适应高度不确定的新环境中,波动性已成为新的常数。

商业企业家和作家Peter Hinssen把冠状病毒19爆发后的这段时期称之为“无常态”,即一个不断颠覆、创新和再造的时代。

在这个出现前所未有变革的时代,国家和企业正在为迎接未来的风险而重新调整其经济战略,他们也从中意识到自己将无法独善其身。随着疫苗民族主义在去年成为日益受瞩目的问题,新加坡在建立全球努力,确保所有国家都能以负担得起的价格和公平地获取冠病疫苗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例如,新加坡就连同瑞士共同主持 “COVAX机制之友” (Friends of the COVAX Facility,简称FOF),其由 14个积极支持疫苗多边主义抗击大流行的国家所组成。

同样的,亚细安领导人联合起来启动该区域的经济复苏。《亚细安数字总体规划 2025》强调加强区域合作和集体运作,以强化供应链、促进跨境贸易和促进无缝数据流动。这对于区域经济复苏,以及开启有能力提振我们社区的新增长机会和伙伴关系至关重要。

不过,即使区域伙伴关系强化了,也不能忽视亚细安-中国在“无常态”中,经济合作作为增长关键支柱的重要性。

扩大亚细安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中国是拥有先进科技能力的世界经济强国,即使在冠病大流行期间也表现出韧性和推动全球增长的能力。中国和东南亚有着数百年的贸易和文化互动,因此中国在2020年成为亚细安最大的贸易伙伴,以及在出手帮助亚细安国家抗击病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不稀奇。

除了成为首个向“亚细安冠病应对基金”捐款100万美元(135万新元)的合作伙伴外,中国也向“亚细安-中国合作基金”拨款500万美元,用于支持公共卫生领域的项目以及向亚细安成员国供应医疗用品和设备。中国的疫苗外交表明其支持亚细安抗击疫情的决心,同时也为新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促进跨境经济一体化和创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的另一里程碑。加上“一带一路”倡议、“亚细安-中国数码经济伙伴关系”以及两地经济合作的其他领域,企业将在这个“无常态”时代获得许多新机遇。

以新的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来竞争和提升才能在这个新时代及以后蓬勃发展,那究竟是什么因素有助于发掘机遇并引导组织航向“无常态”的成功呢?

数据和人才为宝贵的资产

随着世界在所有事物的数码化进程中加速发展,组织正在利用机器人技术、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来优化业务流程和促进增长。例如,根据麦肯锡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调查,从人工智能使用中获得最大价值的公司,在整体绩效和领导力方面所报告的成绩都更优异,并且更有可能在未来三年增加对人工智能的投资。

虽然数据是未来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但聘请合适的领导者和人才来收集、处理和使用数据,以及利用这些新科技工具优化业务成果才是至关重要。

在“无常态”的环境里,人类的工作正转向更加以技能为基础。我们向他人表达同理心,理解趋势、概念和想法,并将这些知识用来解决问题和与他人沟通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对于利用科技力量变得至关重要。世界瞬息万变,要抓住新机遇,我们就得不断解决问题和构思,因此上述技能将比以往更加重要。

创造推动竞争和成长的环境

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模式的剧烈变化正激发世界上本就充满活力的起步和创业领域的创新能力。以“超级应用”的兴起为例,随着人们更常呆在家中,零售、服务和娱乐的非接触式替代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种趋势在冠病大流行期间加深了。例如,在冠病爆发前已是世界上数码化程度最高国家之一的中国,在危机高峰期间,线上杂货销售额增长了15至20个百分点。

虽然这些发展简化了运营,创造了就业机会,并带来了令人兴奋的新事物,但仍有一些潜在的权衡得失问题需要考虑。即巨头公司是否将“赢家通吃”、起步公司是否会更快速地扩张还是更急速地失败?设想,以下的形容是否是解决方案:巨头公司或平台与小型公司共享知识、人脉网络,以及提供资本来提升它们的规模;将实体连接至虚拟,从本地到全球,和促进相邻行业的增长,以履行大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作为它们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战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数码基础设施和一个有利的生态系统。在整个大环境因此出现更多机遇和竞争提升的情况下,创造出一个双赢的局面,让微型和小型公司与正在开发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领导者一起茁壮成长。

大流行凸显了适应性和创新的重要性。对于当今的医疗保健行业而言尤其如此,例如经过验证的实践得经过调整和转变以迎合新的需求。我们在无数医疗服务和实践中看见了这些变化——从冠病19疫苗和测试方法在国际的快速发展、医疗保健提供者之间广泛转向远程医疗,到新加坡实行的上门疫苗接种服务。

为了在逆境中寻找机遇,企业必须考虑和探索超乎你我所能想象得到的事物。十年前几乎闻所未闻的中央银行数码货币的新生概念就是例子之一;如今,世界各地的中央银行都在致力于推出可促进跨境和跨货币支付并改变经济运行方式的数码货币

。例如,中国从2020年开始试点数码人民币。未来当所有支付都数码化时,将可让人们捞取哪些好处?该考虑的权衡利弊有哪些?正如大型跨国公司通过开拓海外市场超越了实体界限,小型企业也可以在虚拟领域这样做,利用数码服务来扩大视野,开拓新领域,牢抓“无限可能机遇”。

在“无常态”中共同发展

2019年慧眼中国环球论坛的其中一场实体论坛会。(图/通商中国)

没人知道“X”疾病何时出现,但有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开发一种能够防止已知和未知冠状病毒的通用疫苗。虽然这可能仍需要等上好几年,但我们在应对冠病19的共同经验显示,区域集体合作可帮助重建和重新定义现有规范,并使非凡的发展和创新得以扎根。

为了应对未来的逆势和抓住新机遇,我们必须继续强化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跨境联系,并与亚细安交换思想、互相接洽以及共同发展。

慧眼中国环球论坛的新视野

一年一度的慧眼中国环球论坛由通商中国主办,其形式在过去几年不断变化,这不禁提醒了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去年,该活动是自2010年成立以来首次以虚拟线上形式举行。过去一年来,我们在控制冠病疫情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通商中国期待今年欢迎一部分参与者出席线下的在场论坛。

下周一和周二举行的2021慧眼中国环球论坛将以线上线下混合形式举行,为参与者提供全新的体验。论坛汇聚政、商两界领袖以及行业专家,一起讨论在这“无常态”时代里,等待着大家发掘,于亚细安里的趋势、发展和增长机会。

作者是通商中国的总裁。通商中国是一个致力于培养双语双文化新中通人才的非营利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