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体验学习之旅:皑皑白雪中浸濡于千年文化

2012年12月13至22日,通商中国连续第三年为属下青年组成员,在中国北京和天津展开了为期十天的“通商中国青年组中国体验学习之旅”。活动获得中国国家汉语办公室(汉办)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IBE)的支持。

通商中国希望通过文化的浸濡以及与当地中国青年深度的交流及思想的碰撞,让参与活动的新加坡青年能够身临其境地感知当代中国惊天动地的变化,加深对神州大地的了解。此次旅程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让这批新加坡未来的栋梁在沿途中多用华文华语与当地青年交流,在汲取语言文化之精髓的同时,也建立起新中两国青年牢固的友谊网络,有助于推动将来两国稳健的双边交流。

今年的行程多数由青年组亲自策划,结合了经济、工商和文化三大元素,涵盖了官方机构访问、企业参访、文化和历史古迹游览、当地新加坡人经验分享会、新中青年交流会等。共有20名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裕廊初级学院和公教初级学院,并且对中国感兴趣的本地学生踏上了此次的短期浸濡旅程。其中有三名初院(高中)学生是“第五届中国通识研讨会”最佳优秀论文奖得主,以此获选参与此次学习之旅。

这20名新加坡青年分别来自不同的背景,却同样秉持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当代中国的强烈好奇。从互不相识,到在异国雪地中结为志同道合的朋友,通商中国希望这批活跃的青年组成员能够成为我国年轻一代的楷模,引导更多青年朝双语双文化之路迈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当地中国学生交流

此行恰逢北京入冬以来的最低气温,学生们更是有幸在短短十天内两次瑞雪相迎。凛冽的寒风吹不散学生们初遇飘雪的兴奋以及初临异地的热情,在对外经贸大学的欢迎仪式暨交流会上,两国学生很快地互换通讯方式,打成了一片。双方围绕“就业还是创业?中新两国大学生的抉择”这一课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系,同时拥有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的吕鑫认为,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家,这次的北京之旅让他从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市场;通过与在华企业、新加坡商人及中国大学生的交流,他更向往未来到中国去发展。

次日,他们在北京大学学生会的组织之下,游览了著名的北大校园,并聆听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杨朝晖教授主讲了有关中共十八大领导层交替的一堂课。随后与北大元培学院、北大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北大学生会和Business Asia,以及清华大学的爱思协会、学生对外国际交流协会、英语辩论队等中国学生就该课题进行了讨论。

对于首次与中国同学讨论政治课题,来自新加坡理工学院的黄婷钰表示,中国青年对国家的政治体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让她在佩服之余,也意识到加强自己政治知识的重要性。

两国学生继而相约在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南锣鼓巷一起玩“食字路口”游戏,寓教于乐,通过分组竞争寻找“咸酸甜苦辣”五种食物,认识北京的饮食文化。学生们顶着四、五级强风,在零下气温中穿梭于独具北京特色的胡同之间,却玩得不亦乐乎,培养了难能可贵的团队精神和友谊。

另外,青年组学生们还与在北京留学的新加坡学生共庆圣诞佳节,在一家德国餐厅通过互换礼物、圣诞歌曲游戏等活动,在寒冷的北京里仿如再遇家乡故友,倍感温馨。

实地考察,窥探企业面貌:参访中国企业与新加坡企业

新加坡企业方面,学生们参访了求索创投,以及凯德置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属下的凯德·锦绣(Beaufort)、雅诗阁来福士中心服务公寓(Ascott)和来福士城(Raffles City)。中国企业方面则包括了新华网海外部总部和创新工场。

不仅如此,学生们也首次乘坐高铁到天津,在两天的行程中参访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启动区、PSA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临港工业区胜科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此外,学生们也参观了位于孔子学院总部的中国文化体验中心,通过音频、视频、投影和试穿古典戏曲戏服等多媒体互动形式一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在对汉办进行正式访问时,学生们各自总结了此行的收获与经历,并对汉办与对外经贸大学的支持表示感谢。

上京“取经”,讨教经验:聆听驻北京新加坡人士分享经验

学习之旅行程的亮点之一,是邀请离乡背井到中国打拼的新加坡成功人士,与青年学生们分享个中的苦与乐。从两位媒体人、《海峡时报》驻北京记者许建明和黄恩玲的分享中,学生们对中国媒体所面临的局限和挑战,积极发问。就读于南洋理工大学传播系的张健俊,就表示能有机会亲自向两位职场前辈们讨教经验,实地了解中国媒体运作的真实情况,胜于之前的道听途说和纸上谈兵,是很珍贵的一次学习体验。

中国新加坡商会的沙尔玛先生和罗德新先生,也在百忙中抽空与学生们见面。两人精彩而中肯的分享,让所有学生都得到相当大的震撼和启发。沙尔玛先生本身的人生经历,更是触动了莘莘学子的想像力,他和罗先生所分享的商场历练、人生经历,也是千金难求的珠玑之言。他们劝诫本地学生,无论将来到哪里工作、学习或旅游,都要时时谨记维护新加坡的良好声誉。

浓厚文化底蕴,承载千年历史:接受文化熏陶

历久不衰的中国传统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经过岁月洗礼依旧保有的深厚活力和底蕴,要认识当代的中国,离不开对其文化形态的深刻体验。学生们此行不仅向北大的李朝斌师父学“汉字太极”、向著名国画家墨海先生学书法,还有机会上茶馆向专家学习茶文化和品茗养生的学问,获益良多。

离开京城的前一天,学生们到天安门广场一览这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随后参观了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也是明清二十四位皇帝的宫殿——北京故宫博物院。

同一晚,学生们到北大百年讲堂观赏了孟京辉导演的现代戏剧演出《初恋》,感受中国当代戏剧的创造力和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十天的中国体验学习之旅虽然短暂,其内容的深度和涵盖面的广度却不是一般走马看花的旅程所能媲美的。不管这批20名新加坡青年将来是否会选择到中国升学或工作,可以确定的是,此行不仅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加强了他们的双语双文化能力,也为他们将来与中国任何形式的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总结,团长刘俊杰说:“这次的学习之旅犹如把我这个海绵丢进了一个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大海。我领悟到了新加坡岛国的渺小,体验到了自己对周边的人、事、与物的无知与冷淡。我发现自己所吸收的水分的不足,感受到自己生活缺少了一股冲劲。我从中国朋友身上学到了要想生存便得先吃得起苦,因为只有能屈者才能伸。”

有关通商中国青年组
通商中国青年组是由一群活跃学生会员组成的青年志愿团体,于2010年初在通商中国东游记委员会鼎力支持下成立。秉承通商中国的使命,青年组致力于运用新颖构思及互动方式,维持新加坡青少年的华文华语水平,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见解,与中国现代发展接轨。通商中国冀望青年组成为我国年轻人的楷模,以引导更多青年朝双语双文化之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