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中国继上一场“慧眼中国环球企业脉搏”系列线上讲座圆满落幕后,于5月20日与中资企业(新加坡)联合举办了今年的第一场“慧眼中国企业脉搏系列“线上讲座及首届”汇融狮城“圆桌对话会。这也是”慧眼中国企业脉搏系列“推出的第八场讲座。此次的主题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新中合作以及RCEP核准实施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影响与投资策略”。演讲嘉宾分别是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先生、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先生、中治新加坡董事、首席执行官谭志勇先生、大华银行集团国际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张志坚先生、陆金所国际首席执行官唐娟女士。讲座的主持人是海底捞国际控股执行董事、首席战略官以及兼任新加坡江苏会会长的周兆呈先生。
此次线上讲座由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会长程军先生与通商中国总裁陈佩玲女士开幕式并致辞。程会长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这些都将对海外中资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叠加影响和严峻挑战。他表示,举办此次活动主要目的在于:一是积极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新中合作、二是分享RCEP实施生效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影响与对策、三是为新中企业带来务实的策略分析和投资建议。
而通商中国总裁陈佩玲女士在致辞中提出,随着中国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新中两国可借助此趋势探寻新的合作机会。在推行“双循环”发展模式后,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向国外,在全球构建新供应链和市场。新加坡作为区域和国际贸易、金融和物流中心,有条件成为中国“外循环”的关键合作伙伴,作为中国企业进军东南亚乃至全世界的基地以及与全世界的经济与文化桥梁。RCEP也是新加坡与中国展开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渠道。RCEP也与新加坡现有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相辅相成,扩大经济空间及促进贸易和投资流量。2021年是中国与亚细安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在这重要的里程碑,她也乐见新中各界人士即便在全球疫情还未被击败的情况下,仍积极寻求不同的方式继续交流合作。
许思涛先生和与会者分享了他对于中国“十四五”规划的理解,以及新格局对东南亚的影响。他指出,“十四五”规划强调加快了数字化的发展,注重安全问题,如粮食、供应链以及能源安全。他表示RCEP尤为重要,可以促进高质量的合作。
主持人周兆呈先生指出,“双循环”的重点在于中国将逐步从外向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谭志勇先生补充到,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工业体系,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强劲,投资需求潜力巨大。加快形成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形成国内大循环是可行的。
顾清扬教授用了“双机遇”和“双平台”这两个关键词概括了他对“双循环”新格局的理解。他认为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形式可以为国内外企业都提供机遇,例如中国正在推行的绿色经济、新能源以及新型城镇化。唐娟女士指出“双循环”对于数字经济有很大的积极影响,首先是产业数字化,即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变革,比如线上打车、购物、教育等等。其次是带动了通讯基础建设,比如5G网络的迅速发展。再次是数字产业化,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等的效率和产出提升。
对于RCEP的讨论,顾清扬教授表示它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以及会加快亚洲的发展,尤其使东南亚在未来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占比上升,新加坡和中国都会因此而受惠。谭志勇先生也表示赞同,他认为RCEP是很大的市场,因为它是一个涵盖全球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全球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协定。RCEP意味区域内要素流通更加畅通、贸易投资更加自由便利,推动区内产业链与供应链合作,能够显著降低区内企业生产成本与准入门槛,拉动投资、改善就业、带动消费和经济复苏。
张志坚先生指出,疫情打乱了很多企业的运行机制,也因此使物流网络的发展更为迅速。他举例说明,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贸易跨境贸易组织形式,居民可以逐步出户“买卖全球”,提升跨境贸易效率,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因此RCEP可以为电子商务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合,不仅创新出新商业模式,而且加快线上电商与线下传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等。
此次线上讲座反应非常踊跃,共有352人通过不同的线上平台参与其中。这得归功于各机构的鼎力支持,其中包括德勤(Deloitte)、新加坡江苏会(Jiangsu Association Singapore)以及中恒国际会展(Sino Elite)。
2021年“慧眼中国环球论坛”将于7月12日至13日举行。今年的议题已经定为“在‘无常态’中提质升级亚细安-中国经济合作”。期待大家的踊跃参与。